从深圳市市人社局获悉,通过实名制跟踪就业,截至10月31日止, 2952名2011年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的85%已实现就业。(11月15日 广州日报)
85%的就业率,对于2952名2011年应届毕业生来说,应该还算可以吧,然而,有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率上大做文章,居然宣称自己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可以达到95%以上,对此,笔者认为,现如今的高校就业率排行榜,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给大学生一种无形的压力。
笔者在此认为,就业率只能衡量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有些高校,在宣传的时候,往往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百分之多少多少,以此来作为炫耀自己的教育成果,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生源,其实,在很多高校,他们更本不在乎学生的工作单位和工作环境,只以就业率作为教育发展方向,他们衡量就业率的标准,无非就是以三方协议书(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作为数据来源,为此,有的高校,居然会出现以学位证、毕业证、毕业论文不及格等借口为要挟条件,如果不签三方协议,就暂扣学生学位证或毕业证,或者毕业论文不通过等情况,毕业生也为了尽快就业,不得不随便找个工作,以此来“忽悠”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毕业生就业是很无奈的,有很多时候是“被就业”的。
另外,在毕业生看来,自己得把握住就业机会,有句话叫“金九银十”,“金九银十”是人才招聘旺季,面对高校自身如此高的就业率,一些应届毕业生往往就会全心的投入找工作中,往往出现,应届毕业生人去楼空的情况,荒废了专业技能的学习,然而,有一部分想学习专业技能的同学,在其他同学都已经签约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盲从的跟风心理,也放下手中的书本,也跟着去找工作了,在工作几年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那时已经晚矣!这个现象是很不好的。
此外,不论是85%的就业率,还是95%以上的就业率,对于大学生生来说,这个就业率数字,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对于他们来说,在入学的时候,就一味的相信学校的高就业率,在学习专业技能上,不认真学习,没有上进心,反正学校就业率那么高,出来找工作,肯定不成问题,稀里糊涂的在大学里混了四年,正是他们对这个就业率数字不了解,在找工作的时候,一下子发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在大学里面没有好好学习,一方面既想找个好的工作,一方面自己又没啥特长,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专业技能上,那些重本院校毕业生,甚至不如专科生专业技能全面,可想而知,一些用人单位,宁愿选择一些实用性的人才,也不愿意选择那些出身名校或者手持高学历的“花瓶”,这也是为何出现本科生或研究生就业,居然竞争不过专科生的原因了。那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被学校的高就业率给骗了。
笔者认为,高校不能以高就业率作为教育发展方向,应该以注重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目的,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就业率,这样的就业率,是很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