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标志。道德行为就是公民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和道德意志调节下调查目的:了解北碚区公民遵守公德现状,找出问题与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调查对象:北碚区公民
调查地点:北碚城区
调查方法:观察并记录各种不道德行为,并将每种不道德行为分为“经常看到”、“偶尔看到”、“没看到”。
调查结果:
1.在公交秩序方面,“经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也“偶尔看到”行人、摩托车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现象。
2.在环境保护方面,“偶尔看到”行人随地吐痰,“经常看到”行人乱扔果皮纸屑,“经常看到”打喷嚏、咳嗽不加掩饰。
3.在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在需要排队的地方不排队,“经常看到”在公共场合光膀子、脱鞋、抽烟。“经常看到”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
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所居住的北碚区幅员面积753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重庆的风景旅游区和智力型清洁工业基地。是重庆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和重庆市第一个山水园林城区。北碚工业拥有存量资产68亿元。形成了以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为主的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工业基地之一。以华光仪器厂、重庆光学仪器厂为主的光学仪器工业,以华伟电子设备厂、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红岩机器厂为主的机械制造工业,以重庆荣事达洗衣机公司为龙头的家电制造业,以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医药制造业,以北玻仪器总厂、北盛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为骨干的玻璃制造业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许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100个产品远销海内外120个国家和地区。
可是为什么在北碚的文化、经济发展如此快的情况下,公民道德却“跟不上潮流”呢?我认为原因有五。
第一,社会公德教育不够得力。在一个没有公德传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不厌其烦,坚持不懈。目前社会公德教育不够得力,原因一时将社会公德看做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二是形式主义,只讲一些大的原则、口号,而不从身边事入手、稳扎落实。在调查中,随机询问了三十位行人,其中不乏中学生和大学生,问他们是否知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回答全部是“不知道”。因此可以说公民道德教育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第二,国人具有重“私德”而轻“公德”的道德传统。中国社会里来是以家庭家族为重心,社会就是一个扩大的家庭,,因此中国人认为私德是公德的根本。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人只有私德而不讲公德的现象。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经济不断发展,可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太大改变。人们只讲小圈子的道德遵守家庭的、朋友的、单位的、熟人的道德规范,而一旦脱离开这个环境,就往往对那些应该共同遵守的东西熟视无睹,甚至破坏那些文明规定。
第三,。盖好社会公德建设,需要“两手抓”,即一手抓扬善,一手抓惩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对先进的赞扬核和对公德缺失的不良现象的抨击、惩罚缺乏应有的力度。甚至一个人认真履行了一般社会公德后,非但难以受到表扬和鼓励,反而遭到讥讽和嘲笑。这类现象正在不断蚕食着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难以践行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四,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并且执行不力。当公民尚未将社会公德当做一种习惯只是,要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首先就要通过一种外在的强有力的约束,才能规范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章制度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事实证明,目前社会公德缺失与社会公德值得建设软弱有很大的关系。
第五,某些公共设施不具备或不完善让人感到不方便。在北碚,因为公交车数量少,容客量少,发车时间间隔长,致使乘客很难坐上车。在车站等地方垃圾箱太少,或者是有垃圾箱却没有及时清理。 建议与对策:
1. 健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公民道德建设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才有力度。
2.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机构对公民进行教育。
3. 加大学校对社会公德的教育力度,并认真落实。孩子是这个城市未来的主人。只有公德教育从他们抓起,公德建设才会有希望。
4. 完善公共设施的建设,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来促使人们接受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