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招聘试题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为了从众多的求职者中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常常会用各种的考试方法来测试和考察求职者真实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和研究这些五花八门的考题,对于求职者会有所启发和帮助的。
“笑里藏刀”式:
面试开头的问法有许多种,有的求职者在毫无知觉的前提下就会被探到许多有关的信息。例如:“你是怎样来我们这儿的?”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对于交通路线的熟悉程度及对诸如机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能力。这种题目对销售、外勤人员的求职者提问的可能性较大。又如:“我们厂里有个篮球场,你进来时看到了吗?”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履历的真实性,很有可能是求职者在“业余爱好”栏中填写了“打篮球”。很显然,篮球爱好者肯定对一个偌大的篮球场不会视而不见的,所以,参加求职面试,特别是“老奸巨滑”的面试主考官一定要小心。虽然看上去十分“慈祥可亲”,总是笑眯眯的,临走时还“热情洋溢”地说一句“回去等通知吧”,说不定你早已被他照了“X光”,把你读得十分透彻了,或许你被拒之门外,还蒙在鼓里不知其所以然呢!
“空城计”式:
某青年应聘进入公司后发现有一间办公室的门总是虚掩着,而门上贴着“非总经理批准,请莫入!”。好奇的他总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其他职员则劝他安心本职工作,不要去破坏规则而惹怒严厉的总经理,最终青年忍不住推门进入那间办公室,空荡荡的其中仅有一张满布灰尘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写着“速送交总经理”的信封。那些职员见状要好意地为他掩饰,然而青年坚持将信封送到总经理手中。不久后,青年即被提升为销售经理,不负所望,公司的销售业绩在青年的带领下捷报频传……总经理在后来回答为什么给这个青年人升职时道:“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勇于走进某些‘禁区’,这就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上屋抽梯”式:
小黄应聘报社记者,笔试过关后参加面试,主考官问道:“你说你爱好写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报考表,在‘自我评价’栏中居然发现了三处语法错误。现在既没有多余的表格,也不准涂改,你怎么办?”小黄吃了一惊,填表时他字斟句酌,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时间不容他多想,他当机立断,边想边回答:“为了弥补失误,我将在表格后附一张‘更正说明’,上面写道:‘某某地方出现三处语法错误,实属填表人的粗心大意,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不过”,他顿了顿,说:“在我发出这份‘更正说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错误,因为错误地发出一份‘更正说明’,我不愿犯这种错误。”考官们笑了,原来这是故设的一个圈套。
“出其不意”式:
今年元月29日上午,1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坐在“新华报业”招聘考场内。考卷发下来却是一张白纸,什么题目也没有。这些久经考场的老考生们,不禁面面相觑起来。随着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赵绍龙微笑着步入教室,拿起一支粉笔,“唰、唰、唰地在黑板上写下了题目《抉择观察就业前夕的高校毕业生》。下午的考试也是如此,题目《亚洲与经济》是由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杨步才手书在黑板上的。有的考生说:“这样考试还是头一回经历。”为了准备这次考试,有不少考生由于受定向思维的影响,有的忙着复习报纸编辑、版面设计、新闻理论、采访业务等新闻知识;有的考生也不知道考什么,就匆匆地翻了一下新闻方面知识的书籍。总之,不少考生都对未考多少新闻知识面感到有点意外。
===== 求职参考:外企面试怪题实例 =====
外商投资企业为了招聘到适合本企业需要的有一定素质的员工,不仅要看应聘者的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验,进行必要的笔试,而且还要出一些怪题对应聘者进行面试,以便掌握应聘者某些方面的素质情况。这里举一些实例供应聘者参考,以便到外企面试遇到类似怪题时,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免得因摸不清意图,措手不及而被淘汰。 分拣跳棋子 有的外企在招收员工时,为测试应聘者的手脚灵活程度,给每个应聘者放一堆跳棋子,要求其在一分钟内挑出混杂在一起的5种颜色的跳棋子,并按各色分别排列好,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要求完成,即被淘汰。
看图说话 外企招聘员工,需测试应聘者的反应能力,有的外企在转动的机器上装上彩色图画,画面上有动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在应聘者面前按一定的速度移过,要求应聘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分蛋糕 有一家外企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应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8份,分给8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应聘者绞尽脑汁也无法分成;而有些应聘者却感到此题实际很简单,把切成的8份蛋糕先拿出7份分给7人,剩下的1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8个人。应聘者的创造思维能力这就显而易见了。
冒着烈日长跑 考试应聘者意志、吃苦耐劳精神,常是外企招聘面试要出的题。有一家外企从应届技校毕业生中招一批员工,面试时,要求应聘者冒着烈日,跑到近效的一座山再返回。测试结果,有的应聘者投机取巧,未跑到目的地就返回;有的应聘者虽跑到目的地,但在返回途中搭乘出租车;也有的应聘者按规定跑到目的地后再跑回。外企公布录取名单时,前两种人榜上无名,后一种人被录用为员工。
雨中打伞 走路作为外企的员工,要求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一家外企招聘员工时,要求应聘者冒雨到附近指定地点然后返回,但只有一半的应聘者发到伞。应聘者在这场面试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发到伞应聘者主动与无伞的应聘者搭档,风雨同伞;有的无伞的应聘者则与有伞的应聘者协商合用一把伞;还有的有伞的应聘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独自撑一把伞。结果,独自撑一把伞者被淘汰,而风雨同伞者则被录用。
谈观后感 有的外企招聘员工时,组织应聘者先参观本企业。然后,要求应聘者谈观后感。测试中,有的应聘者谈不出什么感想,或只讲本企业的好话;而有的应聘者,则能对本企业不足之外提出意见,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如何加强安全防扩措施等;显然,后一种应聘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而受到外企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