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评论:“吃药”是一次渴望式误读

评论:“吃药”是一次渴望式误读

时间:2023-05-10 14:56:27

研究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这一说法引申出的“吃药”引发关注。多名相关领域专家分析认为,这不靠谱(今日本报A12版)。

  这篇名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公平准则受金钱调节的神经基础》的论文,的确能带给人们一定的想象:既然大脑某个部位活跃程度越高,此人倾向于违背公平、选择金钱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用药物抑制这个部位,是不是就能减少其对金钱的贪婪呢?

  其实,这种“吃药”显然是不可能的,否则全民打疫苗,岂不省事?可见,“吃药”不过是大众想象力的一次发挥而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其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关注并讨论此事,这里面似乎透露出一种心情:“吃药”最大的好处在于提前预防,假如在腐败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的效果无疑将更好。

  的成效,除了可以用查处了多少官员来衡量外,更可以用多少官员保持了清廉来判断。相信公众热议“吃药”,是因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制度充满期待,希望与事后查处相配套的,还有从源头上的预防。

  “吃药”虽不可取,但心理干预和思想塑造,是可以借用于预防的。总之,“吃药”虽是误读,但误读中透着渴望,假如对腐败的预防,能像预防某些疾病一样有效,那该多好!(广西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