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4中国教育新进展大学生就业3%的超越来之不易
2004年,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净增68万的情况下,其总体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这3%的超越来之不易。而2004年就业工作的收获,不仅体现在就业率的更上层楼。而且在推进改革、落实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新政策、新机制作用的发挥是完成就业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破除障碍、拓宽渠道”的指导思想切切实实落到了实处。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健全了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普遍实施了“一把手”工程,为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良好的服务。
2004年,,这标志着各部门在协作配合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10个部门按照部际联席会议的分工和各自职责,在构建政策体系、培育市场、提供就业服务等方面通力合作,形成了一股合力。
高职就业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今年高职毕业生同比增幅达53.1%,而就业率达到61%,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个百分点。
2004年,,两次共选派西部志愿者6212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旋律由此唱响。吸引和号召毕业生投身西部志愿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逐步落实,,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在报考研究生时给予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重庆、黑龙江、云南、辽宁等省市都出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毕业生投身西部服务计划。
在就业市场方面,毕业生招聘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多样化、立体化,以校园招聘会为主体、以大中型双选会和校际联办双选会为辅,现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相结合的招聘格局初步形成。
3月25日至4月25日,,收到较好效果。11月22日至28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双选周”期间平均日点击量达675万次,注册企业7415个,共计招聘约10万人。
2004年,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个性化指导理念的践行,以及信息化服务手段的应用。到2004年底,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网,90%以上的本科院校已经开通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