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名人演讲稿陈婉莹:中国传媒的网络机会

名人演讲稿陈婉莹:中国传媒的网络机会

时间:2023-05-18 23:00:13


  大家早上好,谢谢网易团体和解放日报团体邀请我来到这里,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中国最优秀的传媒人共聚一堂,特别祝贺你们高峰会做的网站非常的优秀。

  我们传统纸媒收进下跌,报业的贸易模式,西方和中国的风景不一样,技术革命要求改革创新,新兴的网络媒体盈利模式不确定,怎样赚钱。

  08年前网络已超过了报纸,民众从互联网拿到信息,已不是从报纸拿到了。所以,西方媒体可以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破釜沉船,创新责备。有一些太迟了,要关门了,其他还在战争。我们开会前的两天坏消息不断来,美国有125年历史的行业杂志公布关门,,还有20几个要裁员。对这个报导的团队来讲是很大的损失,根据他们大都会编辑台,失掉了80多年总的编辑经验。,网站广告收进也掉了9%。他们希看第四季可以乐观一点,但是情况也不是很好,就是这两天。面对西方媒体的情况不改变就灭亡。

  但是,由于在这类尽境里面,大家都在创新,所以也是出现了很多创新发展。单单在过往一周之内已有好几个让人觉得重要的创新发展。第一个是Murdoch和Google的大战,现在还在延续当中。

  提到媒体有创新,、。把整个新闻背景、视频、历史等等资料放在一个平台上面给读者。,以为这是一种方便读者浏览,把某个事件相干的所有新闻报导的高效新方式。

  还有五大媒体共建数字平台,包括了时代周刊杂志等,他们合作要做数字平台,让读者在同一平台方便他们付费,这是为付费展路的。欧洲也有新的发展,这是欧洲最大的出版商,可以用手机下载、选购。更使人留意的哥本哈根的高峰会建立一个报导,也是在创新,援用了社会的媒体做新闻报导。上面那些发展都是技术驱动的,谷哥推出了时时手搜。这个内容以时间排序,每几秒更新,消息来源于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博客等成为他们的数据源,这一秒钟之前的资讯也能够搜索出来,中间不断的转动, (陈婉莹:中国传媒的网络机会来 源 于 f范/文-家网 WWw.fwJIa.COm } 增加了它的搜索功能。

  一方面有很大的危机,另外一方面就是求变,跨媒体、跨地域找前途。我们的位置是怎样样?摩根斯坦利说在08年中国事世界崛起的媒体大国,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数据、人口都是在世界的前头。在英特网使用方面,08年已超过了美国。这是我们最新的年终数据,3亿多的网民,95%是宽带,有过一半用手机活动上网,博文有1.8亿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由于我们数字化那末高的话,3亿多只是代表了四分之一的人口,美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已上网了,发展的空间不是那末多。我们在这里发展的空间很多。

  我们的电视观众,我们有线电视,活动电话和报纸的发行量也是世界第一的,这是我们的情况。我们新闻在国际上有甚么地位呢?我们说到软气力是怎样样的,硬气力我们有,还会继续发展。中国事媒体大国,我们也是一个新闻大国,这一周美国媒体研究机构分析中国崛起成为经济大国,成了十年以来全球浏览量最大的新闻,超过了伊拉克战争,超过了911恐怖攻击的新闻。

  中国的变化是世界上最受人注视的,但是国际上对我们有很多误解。这是最新的调查,09年53%的美国人以为中国事最大的危险,跟01年没有分别。他们怎样知道这些咨询呢?怎样会觉得中国事对他们最大的要挟呢,超过和伊朗和其他的国家。谁在讲中国的故事,谁在讲我们的故事呢,谁向世界上传播我们的信息呢?我们有CNN效应影响了全球新闻生态,半岛电视台出来,由因而中东地区,他们争取话语权。中国的效应在哪里呢?在国际媒体上面,在国际新闻格式上面我们还没有看到,我们看到了一点就是往年四川大地震的时候,中国媒体超前的报导,得到全球媒体的援用、转载,比如央视的台标在各地国际媒体上面出现。但是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少。

  我们有这么优秀的人才,有这样的格式,我们新闻怎样出往呢。这是对我们媒体来讲一方面是竞争,一方面是发展,另外也是在国际上发出我们的声音。这个竞争是全球化的,不光是在媒体之间的国内竞争,这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版,金融时报也有中文版,路透社也有中文版,他们都在竞争,在吸引中国人民的眼球。,比如华尔街日报读者散布有11%在中国,这个是付费的。我们的媒体在这样全球竞争的格式,不光是在国内,也要和国际的媒体竞争。

  所以我们面对挑战一方面要有媒体管理的典范,包括投放资源支持科研,开放媒体的资源等等。网络2.0、新闻2.0、管理2.0,新闻教育2.0,技术创新比较简单,我相信更大的挑战是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创新。还有文化上、思想上的创新,我们能不能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他们更懂媒 {陈婉莹:中国传媒的网络机会(2) http://www.fWjiA.COm欢迎您访问范--文.之.家} 体,他们更接近现实。

  中国媒体的转型也有几个特点,也有我们的上风。传统媒体在发展,很多题目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一步跨进新媒体的时代。我们面对一个紧缩的时间,要在各个方面同时发展。但是在中国我们的媒体对新闻的需要是非常大的,我同意前面讲者说读者还是需要新闻的。我们有很大的新闻差,很多在发生当中的事情没有报导出来。所以中国的民众要求新闻,国际上也要求中国的新闻。我们还有一个上风就是可以吸收西方传统媒体失败的经验,从他们的困难和挑战学习。技术上我们也有后发上风,西方媒体的变局为我们媒体提供了机遇。

  一方面在技术创新、贸易模式摸索中间给我们很基本的方向和信心还是民众是需要好的新闻,对他们有用的新闻。,提示媒体不光是技术,不光是贸易,也要回到本来,包括透明、解惑,要创新,不要忘记深度新闻,那个是可以赚钱的,我们都有这些例子,我们的新闻要为读者解惑,为读者发声。

  所以我们一方面有挑战的存在,非常的严重,但是机会也是很大的。上风媒体品牌结合,跨媒体合作,跨地域合作,面向全球化的竞争,这是媒体融会的大趋势。在坐的都是专家,是中国资深的传媒人。我们不能预估未来,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模式会怎样样,怎样样会赚钱,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专家可以回答这个题目。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变化是常态,新闻会在往后传播的模式任何地方、任甚么时候间和任何平台,我们一定要拥抱和面对这些变化。我希看今天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换,期待向各位专家学习。

  谢谢!
{ 本.文,来.源,于.范,文.之,家.网,陈婉莹:中国传媒的网络机会(3)www.fwjia.com 】
  相干链接:陈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