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这个节气一到就是奔春节,为什么,因为下一个节气是立春,应该划分在另一个年头,但是立春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年前立春,一种是在年后立春,所以大寒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都这么认为,所以叫大寒迎年。
2015年大寒是几月几日:2015年1月20日 17:43:14,农历 2014年十二月初一 星期二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大寒前后通常来讲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昨日北京突降大风,温度直线下降,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中新网健康频道提醒大家,大寒过后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穿衣保暖,不然稍不注意就可能患病。
大寒养生提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有“大寒,大寒,抱成一团” 的谚语,足见大寒节气的寒冷。大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专家提醒,此时特别要防“五寒”。
1、早睡晚起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此时正值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冬季,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大寒养生要顺应冬季“藏”的原则,最简单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上班族特别提倡早睡1小时。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一些,最好待日出后再出门。早晨寒气生发,有时还有雾气,极易寒邪侵入。
2、睡前泡泡脚
大寒养生建议睡前养成热水洗脚或泡脚的习惯。“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3、运动锻炼
大寒养生运动,在冬季,运动锻炼是养生的精髓所在。因为这也是有老话的。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专家建议冬天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运动前的热身准备。
冬季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打篮球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大寒时节的运动应注意适宜、适度,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待日出后再进行为好。
寒冬心梗高发期老年人晨练需谨慎
大寒节气刚过,气温骤降至低谷,干燥寒冷的天气最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据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专家张健透露,冬天是心梗的高发时段,经常晨练的老人最应该提高防范心理。
“天冷了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要警惕,按时用药,作息规律,别让心脏受伤了。如今大多数老人都喜欢晨练,适当的运动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冬天,特别在寒冷的天气里面,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极高的。这个时候选择晨练,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动脉痉挛,造成供血的区域完全失去供血,最后导致心肌梗塞。此外,如果已经有明显心绞痛的人群,也不适合晨练。”张健说道。
面对来势汹汹的心肌梗塞,除了平时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外,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穿厚的袜和保暖性好的鞋也是预防心肌梗塞的一种方法。
此外大寒时节,除了心梗,还有几类病症经常困扰着中老年人,例如感冒、胃病、中风等。据悉,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中老年在寒冬季节一定要做好预防疾病发生的工作。
在接受采访时,张健也特意提醒中老年人群:“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复查。其次,饮食要清淡为宜,加一些豆制品和奶制品等,让食物所含的热量低一些。老年人到了冬季出门锻炼切记不要过早,可以在10点以后、等太阳出来时出门,最好和家人陪伴一起出行。”
大寒养生有妙招“三防”要谨记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令,大寒之后气温开始回升,同时大寒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意味着冬天结束、春季的到来。
大寒节气最重要的调护就是保暖、保湿。这个季节总体特点就是寒冷、干燥,所以保暖一定要到位,帽子、口罩、手套都要戴齐。过于干燥,免疫力低下,保持湿润,可以提高免疫力,不利于细菌繁殖,以免感染疾病。
在注意修养的同时,人们也应该加强身体锻炼,饮食方面要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此外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一般情况下,初冬季节需吃柔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雪梨、甘蔗等,而到了寒冬季节,可以适当吃些牛、羊、鸡、狗等温性的肉类,也可以喝少一点酒,活血通脉。
如果内热比较重,汗多舌苔厚,容易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则在烹饪这些食物时加点知母等苦寒的药材,也可以配合吃豆腐、萝卜等清润的食物。这种荤素搭配的吃法不仅可以为春天的清淡饮食打好基础,又可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工作。
另外,冬季常吃热量高或者滋补的食物来御寒保暖,很容易补过头,偏寒性的白菜正好帮助疏散、平衡体内的热气。尤其适合燥热体质、喉咙痛的人。吃火锅时,别忘了尽可能多加点白菜,以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
大寒时吃饺子也是荤素搭配的好方法。因为饺子里既有肉馅,又有蔬菜,比较适合这个时节进食。平时吃点白萝卜和白菜也很不错。生萝卜味辛性寒,熟萝卜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美称。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香菜汤,以消除体内过多的油脂。
在大寒节气中,往往会遇到小年、春年等重要节日,人们暴饮暴食异常严重。就此专家也提醒道,大寒节气应注意“三防”:防寒、防过度疲劳、防暴饮暴食,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