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文章作者:mQ2375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1月15日17:39企业的有效资源是由硬资源和软资源组成的,其中硬资源包括技术、设备、厂房等,但其发挥效能是有限的,作为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软资源它可以在随制约条件的改变而发挥不同的效能且这种潜力是无穷尽的。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对未来的生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的,这种要求说到底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未来的收获的期望而已,要他们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必须创造更多的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条件就是应用各种成功的激励机制的激励方式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激励,即让他们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工作。只要创造一个能使职工感到是在为他们自己工作的环境,并使他们感到他们在工作中是与他人平等的合作者,就能提高职工的努力水平,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如何实现组织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是摆在每个管理者面前的课题。1998年11月在里昂举行的八国(美、英、法、德、日等)经济管理研究会议上,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在当今人力资本管理中,物质激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一、应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近几年来,公司所进行的工资改革及一些奖励政策就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如,1998年2月开始实行岗薪制,共分16个岗级,形成了打破平均、拉开差距、按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机制,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青年职工尤为突出。同时还先后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如:⒈对管理层的优秀骨干人员(公司中层干部)实行了模拟年薪制,充分肯定了领导层的工作业绩和能力;⒉对科技人员设立了“科技带头人津贴”;⒊对劳模、标兵实行月津贴(12个月);⒋对关键、技术岗位业绩突出人员设立了“能手带徒津贴”;⒌对阶段任务或单项任务成果突出(如货款回收等)等人员能结合不同时期特点设立奖励等,都有效地提高了这部分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广大职工中形成较好的“比、学、赶、超”氛围。二、可从优秀职工的发展利益出发进行激励 ㈠应形成新型的职工愿与公司共终身的劳动关系。忠诚是双向的,职工总是忠诚于那些忠诚于自己的公司,而终生雇佣就是公司向职工表明对他们忠诚的方式之一。它表明公司的命运同职工的命运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但是,随着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以往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上的终身制必将打破。 现在,在一些成功企业中人们已达成这样一种共识:你是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你若愿意贡献心力于公司的成长、进步,公司也会增加你的成长、进步的机会。如果企业能为职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又能为其创造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源,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才能让职工怀着报恩的心来努力工作,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 ㈡优化组合,人尽其才 可以说,公司为鼓励职工学习技术,掌握门技能,精一兼数而开展的“一专多能、操检合一”活动,必将能为职工提供更大的表现自我的舞台。对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兼做工种《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取得《一专多能上岗证》并获准从事一专多能工岗位工作,工作量明显加,并被定级的职工按级别每月发放一定津贴。推行区域大工种制,实行一专多能,操检合一工作制度,打破传统的岗位定员配置方法,必将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减员增效,同时也是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㈢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 只使用、不培训,只管理、不开发是大多数企业共同的特点。高新技术的动态性决定了科技型企业应该特别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使他们的技术与知识的更新速度走在行业前列,以长期保持企业的人才优势,进而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三、加强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㈠体现对员工人格的真正尊重 ㈡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 ㈢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 ㈣创造以创新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因此,人力资本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雇员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能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以及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 企业要在严酷、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批勇于拼搏、敢于迎接挑战的优秀人才。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内部应始终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只有在打破论资排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展开竞赛,才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要想成为卓越的科技型企业,必须培育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采用以支持和协调为主的领导方式,给予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员工选择和创新完成任务的方式。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为员工设置明确而稳定的工作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则应由员工自己来决定。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以及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员工在解决问题方面所拥有的自主权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