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和观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导向和控制社会群体中个体行为的作用
社会文化和观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导向和控制社会群体中个体行为的作用,它不仅为社会中的个体提供思想方式,以及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指导和控制社会人群的心理和情绪,从而引导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按照所处的文化体系的主流去生活和行动。人们的各种态度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态度体系,越是接近价值系统中心的核心价值,就越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核心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
学术术语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对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分析
文章亮点:
课题组选取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四座城市为调查地点,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座城市内不同人群,于2013年3至9月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如身体观,死亡观等)对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并从社会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寻找提高中国公民器官捐献意愿的方法与对策,解决器官供体相对不足的问题,缓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移植技术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是影响民众进行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民众认为以心肺死亡的标准来判断人死亡为最佳方法,认为捐献器官的主要目的是想帮助别人,捐献的器官应首先应用于器官移植,以便挽救更多的生命。
关键词:
实验动物|组织构建|器官捐献|捐献意愿|影响分析|传统文化|观念
主题词:
器官移植;肾移植;肝移植;肺移植;心肺移植;伦理学
摘要
背景:中国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还以每年超过10%的增量扩大,由于缺乏公民自愿捐献,中国较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供体短缺问题。导致目前中国器官供体短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中国公民究竟如何看待遗体器官捐献,他们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态度如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公民遗体器官捐献行为的实施?
目的:了解中国传统观念对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程度。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900名接受问卷调查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公众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与结论:①有55.16%的民众认为进行器官捐献的主要目的是想帮助他人,有24.22%的民众认为进行器官捐献的主要目的是一种社会公德的体现,11.94%的民众认为进行器官捐献其实是自己生命的延续。②有70.00%的民众认为捐献的器官应该用于器官移植事业,以便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其平均得分为 2.53 分;而建议将捐献器官应用于医学教学用和病理解剖用的比较接近,平均得分依次为 1.72 和 1.75。③有65.01%的民众支持采取心肺死亡的标准来判断人死亡,24.33%的民众支持采取脑死亡的标准判断人死亡,还有10.66%的民众认为不清楚采取什么方式。④有50.52%的民众认为影响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其次是捐献程序和家属感情。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是影响民众进行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民众认为以心肺死亡的标准来判断人死亡为最佳方法,认为捐献器官的主要目的是想帮助别人,捐献的器官应首先应用于器官移植,以便挽救更多的生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