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小编给大家带《爱在重阳》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欢迎大家来阅读欣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重阳节)
2.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知道重阳节吗?
重阳节在哪一天?
重阳节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登高辟邪,祈福免祸)
你知道重阳节有什么新的意义?(尊敬老人)
2.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3.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重阳节活动:《爱在重阳》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重阳节活动:《爱在重阳》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4.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诗歌。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开展
“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的讨论。
(1)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一个电话或陪老人吃一顿饭。
(2)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老人听。
3)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幸福照。
(4)陪伴老人一起游览一次海门的一些景区。
(5)为老人们做一道可口的菜(可以是水果拼盘)。
(6)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三、活动总结:
这次重阳节实践活动,内容丰富,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还知道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我们对老人的尊敬之情。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不管你们将来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工作,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时刻惦记着你们的老人,你们要真诚地关心、尊敬老人,多给老人们送去温暖,多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