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脚步步步临近,全国各地都在排练春晚大戏,听说潘口电站移民主战场田家坝镇为了庆祝搬迁后的第一个春节,也要排练一场“移民春晚”。元月20日,带着几分欣喜,几分期待,我们悄无声息的去探访虎年“移民春晚”。
现场声:0:13:26------0:14:28锵锵咚咚锵锵咚---------
来到田家坝镇南坝村委会,还没有走到地点,老远就传来锣鼓声,村委会门前围满了人,因为我们的探访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看到摄像机、照相机来了,红红火火的排练突然中止了,演员都呼啦啦的往屋里躲,见了我们的摄像机和照相机,大家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经过我们的一番解释,大家又重新披挂上场,女演员跳起竹扁担,在锣鼓声中走起队形来。说是演员,其实都是本地的移民群众,他们唱起自写自编的歌舞,挑起花篮舞起来!
这些由移民群众原创的舞蹈,颇具秦巴风情,来自移民安置点的姑娘、年轻貌美的媳妇,屈腿抬脚,翩翩起舞,犹如蝴蝶翩飞,展示出乡亲们的质朴而纯真,含蓄而奔放的缤纷情怀。二胡拉出轻快的旋律,动人的山歌想起来,他们还将唱出移民前后的变化,用欢快的歌声唱出潘口电站促进山区人们脱贫致富的音符。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大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现场做艺术指导的县剧团张荣卿告诉我们:
同期声(张荣卿):0:22:32——0:22:53
内容:他们兴致都很高,我没来之前,(部长)开了个动员会,大家踊跃参加,有几个不让上,他们有意见,说,不给我工资就行,非要上。
素有农民导演之称的老艺人魏涛讲:(0:23:36-------0:24:09)
(北坝移民魏涛)同期声:尤其要表扬女同志,特别是媳妇,老奶奶做饭,端茶递水,问寒问暖,支援,喉咙唱干了,茶端到手上来唱,大家都重视这个活动,对移民搬迁都感到满意,才由了今天这个样子。
现场的演员讲:0:24:17——0:24:24
同期声(演员张燕):“饭都是他奶做,娃子也是他奶奶带”
看到这些火热的场面,我们真的不敢相信,为了这些活动,一人参演,全家支持!
一曲花篮舞罢。两头雄狮上场,四个小伙子披挂上阵,锣鼓点子密集的想起来,狮子抢绣球,一会儿围着场子跑,一会儿停下来嗅嗅,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引得周围人满场大笑。
听说今年南北坝要比赛,看完了南坝村的狮子花篮舞,我们又来到北坝村,北坝村,自诩为龙的传人,龙灯是北坝春晚节目的一道特色大餐,我们来到田家卫生院的后院里,这里一条三十米长的巨龙正在制作当中,不过我们来的刚刚好,龙马上就要做起了,我们就能看到全貌了。
今年的龙灯都是北坝人自己扎的,除龙衣外,其他的就是靠绳子,竹篾和纸糊,按照一年12个月的习俗,制成12节,长30米。我们去时候老师傅吴远征正在穿针引线,将龙头和龙身相连。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条龙就成型了。
为了让我们过过瘾,也为了试一试这新扎的龙怎样,大家一吆喝,旁观的人都来上阵舞起来,好戏开演了,在彩珠的指引下,龙头舞动,
龙身上下翻滚,现场气氛高涨,好一派热闹景象!舞龙是个体力活,一会儿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累归累,脸上都笑呵呵的!
田家坝镇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人很多,田家坝镇党委政府组织了这场“虎年春晚”民间文艺演出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一直活跃的民间老艺人魏涛不仅自己买了三个大鼓、二胡、三弦,还买了一套小型无线音响,建起了自己的“流动舞台”,这次又花两千元自费购买了萨克斯,酷爱二胡演奏的许青山这次还买了笙,为了挖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田家坝镇结合移民安置工作需要,也为了庆祝移民搬迁取得的巨大成功,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组织了这台移民群众自己的春晚大戏。
同期声:0:24:17——0:24:24
田家坝镇副镇长陈明顺:现在移民搬迁到位了,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精神生活非常匮乏,为了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发展,同步进行,今年我们组织了南坝村民间艺术团,开展活动,有利于移民的稳定,防止移民搬迁后没事做,打牌闹事。
同期声:0:24:17——0:24:24
田家坝镇宣传委员陶定华:田家文化厚重,自古就有舞龙,剪纸民间艺术,随着搬迁的不到位,集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为丰富移民的精神生活,镇党委政府开展了舞狮、彩船、舞龙、腰鼓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旨在丰富移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文明新镇,旅游文化名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