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品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品读《石壕吏》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18 23:00:13

  篇一:

  通过认真学习、细心品读《石壕吏》,使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残酷画面再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安史之乱带给的深重灾难。为避免悲剧性事件在我们身边上演,切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检查职责,形成遵纪守法、狠抓实干的良好氛围,努力从源头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意识。作为基层干部,时常与打交道,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委、政府,接受着监督,因此必要加强学习,这不仅是要加强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更应该要加强自我认识,提升思想素质,从内心深处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滋生,努力做到以清正廉洁的思想规范行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进取、以狠抓实干的行为为民服务。

  二、强化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力量。各级纪委干部要认真进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为构建清风正气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这就要求:一是加强监督,认真查处“慵、懒、散、浮、拖、奢”等不良现象,深入推进 “四风”整治工作;二是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切实让参与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纪检监察体系。

  三、认真总结,及时完善工作机制。基层工作是深入实践的第一课堂,坚持走好路线,细致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对工作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通过积极主动的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切实完善好工作机制,是扫清“四风”和腐败事件的必要手段,也只有深入总结,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二:

  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石壕吏》上作出批示,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认真一读,仔细品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背景下,重温《石壕吏》,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正是石壕小吏们的丑恶行径严重伤害了当时的百姓,为盛唐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历史的遗憾促使我们反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四风”,治“三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必须从基层抓起!

  纵览古今,不难发现: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官僚问题,根本关系是官民关系。官民关系可用舟水之情比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水”是载舟,还是覆舟,取决于大小“官吏”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官员为官不为,或者是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轻则使利益受损,重则导致《石壕吏》中所描绘的景象: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衣不蔽体、寝室难安、民不聊生。如此大肆侵害广大的利益,必定会引起的不满,激起的。因此,只有执政队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

  在古代,政府中级别最低的公务员才叫做吏员,相当于现在的科员;在当代,这些所谓的“小官”有村官、乡镇干部、国企领导和政府机关的科级干部。别看是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官,他们贪腐的能量和规模却并不小。退回唐代,一个个石壕小吏,之所以敢在深夜闯入民居,吆五喝六强行抓人,闹得鸡飞狗跳、人畜不安,其根源在于这些小官的手中掌握了不容小觑的实权,。综观当前,这样的小官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在土地、招标、财务等要害领域和实权部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因为手中掌握了实权,而又身处监督机制极不健全的基层,于是乎上下其手,为所欲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他们不仅贪腐的能量惊人,而且由于身在基层,直接面对,一举一动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人民的利益,造成的危害是直接而巨大的。

  吏治清明,,是国富民强之根基,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关键。、“从严治吏”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更要转变作风,切实履行起监察执纪的重任,强化责任追究,坚定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好“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和“四风”、“三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领导干部科学化、公正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严格要求与激励关怀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打造阳光透明和信用评价趋同的社会体系,激发党员干部为官愿为、为官敢为、为官有为的主体积极性,在一个个平凡的基层岗位上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的满意率和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