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企业伦理论文郭

企业伦理论文郭

时间:2023-05-10 14:56:27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企业伦理学 论文题目:在华跨国公司不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特征分析 姓 名: 郭凤午 学 号: 2011030284 成 绩:

  摘要: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在第三世界的血汗工厂压榨廉价的劳动力、破坏环境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违反企业道德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人们在希望跨国公司分享其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方面履行更多的义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 企业伦理 非道德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一个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因为关系到公民日常生活中的根本利益,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伦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而由于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在华跨国公司在其产品质量方面、服务态度方面、用人方式和管理方式方面都逐渐浮出一定的伦理问题,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波动性,自然也快速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而

  1 在华跨国公司伦理问题存在领域

  1.1产品活动方面

  1.1.1 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公司企业经营的第一步,可有些跨国公司正式在这个步骤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2006年9月15日,,查出禁用成分铬和钕。9月21日,宝洁公司开设了专门集中退货的“SK-Ⅱ消费者服务中心”,但所有前来退货的消费者都必须和该中心签订一份被指责为“霸王条款”的协议书,正文条款中还有产品标着“不存在质量问题”字样。9月22日,SK-Ⅱ声明在的退货服务中心暂时停止运作。9月25日,在各方压力下,宝洁设立专项退货基金,预计损失超过5千万元,,SK-II 也逐渐恢复销售。但截至12月,消费者对SK-Ⅱ产品信心仍然不足,专柜销售不畅。宝洁公司的这种做法便是得不偿失的,,造成质量的不达标,进而进一步的影响其销售状况。其隐含的企业伦理问题就是企业对消费者没有一个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便是一个道德缺失的表现。相关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说柯达的问题相机事件、博士伦的护理液危机、戴尔的笔记

  本爆炸事件等等。

  1.1.2 产品的定价过程

  跨国公司在发展家营销产品,其定价面临的道德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制定高价,对当地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一些跨国大公司往往利用其对某种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以及不同市场的地域分割,对发展家的消费者实施价格歧视,制定远远偏离合理成本的高价格,以赚取超额利润。其次,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大公司,在新进人一个发展家的市场时,会采取低价进入的战略,制定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采用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跨国公司会亏本,对当地消费者似乎也是有利的,但是,其真正的目的是期望在短期内通过低价占领市场份额,把一些实力弱小的企业排挤出市场,然后控制市场,提高价格长期获取垄断利润。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外资公司中屡屡发生,如1996至1998年期间,我国家电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国产家电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上升,而韩国三星公司收购苏州“香雪海”冰箱后,为了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准许3年亏损2.5亿美元;日本东芝公司也公然声称,为了挤垮彩电业的龙头长虹,亏损几个亿也是值得的(万君宝,袁红林,2005)。由此可见,不管是制定高价还是低价,都显然是不道德的,跨国公司的最终目的都是赚取长期利润最大化,对当地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不公平的。

  1.1.3 产品的促销过程

  由于竞争激烈,各个公司都非常注重各种促销活动。对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来说,最常用的促销手段是在各种媒体中高密度地做广告宣传。然而,不少跨国公司的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内容,或者故意误导和操控消费者。首先是通过虚假或夸大宣传欺瞒消费者。上世纪70年代初,雀巢公司为了商业利益而片面宣传其产品对母乳又替代作用,一些国家由于相信了这些宣传,每年有100万婴儿因非母乳喂养而带来营养不良、疾病或死亡。雀巢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宣传努力不仅仅针对消费者,还针对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人员,在公司的宣传中,关于婴儿营养的小册子对母乳喂养忽略不提或是贬低其作用,公司的广告刻意将母乳喂养描述为原始人和不方便的,甚至利用护士、营养师和接生婆组成了自己特殊的宣传队伍。另一个例子就是耐克广告中关于元素的不适当表现,石狮子、模样的老者、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子以及代表着中华民族灵魂的龙,这些象征性的形象都一一出现在广告中,并一一被詹姆斯用篮球打败。很多观众都表示看完后心里很不舒服,感觉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玷污和歧视。企业的这种不道德宣传行为不但没起到产品促销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1.2 在华行贿现象

  朗讯前总裁戚道协、首席运营官关赫德因为违反《反海外法》被解

  雇后,朗讯可能要面临公司历史上最长的“真空期”虽然开出40万美元的年薪,但是朗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领袖。安邦咨询引用的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在华行贿的事件近十年来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在十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情况就像在“火药桶旁抽烟”。在项目审批制、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方面,跨国公司难免会利用贿赂手段作为打开市场的“钥匙”。对手、客户都在贿赂,跨国公司如何置身度外?不在少数的跨国公司开始“默许”这种态度,“灰色行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三菱电池区域前任市场总监文少波说。跨国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也为此“大开绿灯”,在电信行业的跨国公司中,通过对客户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诸如聘为顾问、许以股权等变相贿赂,以争取大单的操作模式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事实上,任何商业活动都无法逃避“潜规则”的影响,“关键的问题是哪种潜规则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中欧商学院的访问教授乔治安德罗 (Georges Enderle)说。在他看来,贿赂与合法报酬之间存在黑、白,也存在灰色区域,而区别“颜色”的手段在于考察“透明度”:贿赂行为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支持,是否需要公布报酬,谁会受益谁会受损;另一个手段在于经济方面,实施贿赂的人必须考虑到行为的影响:这不仅关系自己的公司,而且关系到受影响的所有风险承担者。

  1.3 血汗工厂和污染转移现象

  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富士康的“血汗工厂”,富士康员工在一个月内频频跳楼的现象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富士康”事件缘起于6月14日英国星期日邮报《女工日工作15小时月薪三百》的报道,随后的《第一财经日报》于6月 15日刊发记者王佑的深度报道:《员工揭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揭露了苹果的代工厂商富士康在深圳工厂中存在“虐工”的“血汗工厂”。虽然最后该事件得到了解决,但是这无疑给大家敲响了一个警钟,跨国公司在第三世界的国家中严重压榨廉价的劳动力也到的了大家的谴责,不过要改变这种现象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很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就是转移污染的行为,跨国公司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发展家倾倒废料,将有毒废物处理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而在本国被禁止的产业转移到发展家,以及随意砍伐东道国当地森林等。跨国公司会经常把一些污染性大的生产活动放到发展家中,从而注意本国的环境污染。有时在一些发展家,跨国企业还将这种生产活动放在人口稠密区,以更好的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同时,低机械化的活动会很大的减少生产成本。往往这种生产活动如果放在本国的话将会放在偏远地区,并且使用高机械化的劳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企业伦理的,应该受到强烈的社会谴责。

  2 解决跨国公司非道德行为的对策

  2.1 跨国公司企业道德的自我改善

  面对外部的压力和公众的呼吁,一些跨国公司开始采取行动以体现公司恪守企业道德的决心。首先,在公司内部,有必要建立一个对公司的高层领导者进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并最终形成一种强调遵守企业道德和自觉维护公众利益的组织文化,这是公司能够自觉提升其道德水准的必要条件。,起草了公司行为准则,禁止18岁以下人员参与制鞋,禁止16岁以下儿童参与生产衣服,“除非有国家法规条例的授权”;超时工作要先通知员工,并须依照当地法规给予补偿;严格规定每工作6天必须有1天休假,每星期工作不得超过60小时。,认为这是这家过去因其血汗工厂而受到民众强烈批评的公司在企业道德水准方面所迈出的一大步。因此应该看到,跨国公司的自我道德提升与公众对它们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且,虽然很多跨国公司对于企业道德做出了规定,并且将它加以制度化,但是仅仅依靠公司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许多公司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未必是公司自身的真实意图,当面临巨大经济利益诱惑时。他们还能否把企业道德摆在第一位令人感到怀疑。安然公司将其价值标准标榜为“尊重、诚实、交流、卓越”,但公司却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财务做假案的制造者。所以,当前真正能够对跨国公司的企业道德构成强有力约束的仍然是来自外部的力量。只有当外部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机制,使跨国公司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能够及时受到法律的制裁,或是通过公众“用脚投票”的方式受到市场的惩罚,使这种外在压力内化为跨国公司的利益驱动机制时,才能促使跨国公司自觉规范其行为以符合社会大众的要求,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和消费者今后还要继续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对跨国公司企业行为的监督

  2.2.1 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社会经济生活良性运行的屏障。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所在国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积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国家的行政和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企业和公民具有强大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也会给遵纪守法、讲求社会价值的公司以荣誉和回报,有利于在整个社会中培育出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创新进取的良好道德风尚。

  2.2.2

  有些跨国公司投资公司往往利用所在国法律法规不完善,,,在这些国家销售质量标准较低的产品,

  部门失职则更助长了这些公司的侥幸心理。

  2.2.3 建设一个负责任和有尊严的政府

  发展家引资和发展应以与跨国公司平等的身份进行,、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和表面上的繁荣损毁了长远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炽热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故而随之而来 的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跨国公司在华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所以有时对于这类角色要特殊群体特殊对待,但任何对于在华跨国公司法规的制定都应该以不损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只有通过跨国公司和本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一种双赢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先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M].经济管理,2006,(7).

  [2] 陈晓田,金碧辉,杨列勋.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遘选及其认定[J].管理科学学报,1999,2(4).

  [3] 陆晓禾.走出丛林当代经济伦理学漫话.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李若筠,杨列勋.管理科学基金项目论文产出的定量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6(4).

  [5] 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J].2001.

  [6]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J].2001.

  [7] 齐斌..2001.

  [8] 汤欣.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收购[M].2003.

  [9] 张舫.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M].1998.

  [10] 徐大建.企业伦理学概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