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2017年热点解读医疗

2017年热点解读医疗

时间:2023-05-18 23:00:13

  导语:医疗是一个久经不衰的话题,基本每年上都提到关于医疗的话题,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2017年热点解读医疗内容,欢迎阅读!

  2017年热点解读医疗【一】

  1月18日, 2017年贵州省会期过半,“医疗”仍然是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医疗资源分配”、“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医疗人才培养”,成为了热议关键点。

  向大医院“扎推儿”导致看病越来越难

  看病难究竟难在哪里?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为例,该院每天的门诊病人达到5000人以上,如果以每个病人一个家属陪同来计算,意味着每天有最少有1万人在医院门诊这个狭小的空间活动。某些特殊检查项目,病人需要等待1周左右,非急性手术及住院,普遍需要半个月左右等待时间。看病住院似乎的确有些难。

、、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兆林认为,医疗资源下沉,将缓解百姓“看病难”问题。

  与此同时,乡镇医院、部分县市级医院,却有些“冷清”。大量医疗设备、手术仪器闲置,医生由于缺少病人,业务水平无法提高,收入无法保证,往往更愿意进入省市级大医院。

  无法回避的是,大医院越来越忙,规模较小的医院越来越萎缩。

、、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兆林认为,优质资源向大城市的大医院集中,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缓解百姓“看病难”问题,分级诊疗制度将推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形成不同功能定位,让大医院回归学术和诊治疑难急危重症的定位,让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常见病和慢病的防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贵州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认为很有必要。”孙兆林说。

,适当放宽乡镇医护人员晋升条件,为乡镇医护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

  基层医院面临医疗"真空"尴尬

  "近年来国家对乡镇卫生院不断加强投入,基层群众还是跑到城里看病,主要原因就是乡镇卫生院缺人,较高水平医生流失。、。

  而来自2016年新华网的一组数据显示,贵州乡镇卫生院空编率接近30%。

  随着村医行业出现大量"空窗",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网底结构功能减退,农民群体的诊疗风险加大,医疗事故也时有发生。"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在乡镇建卫生院。买医疗设备,可是因为没有人会用,设备成了摆设。乡镇卫生院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的中枢作用。"、兴义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玉林说。

、兴义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玉林今年的议案,建议实现县乡一体化医疗管理。

  针对这一现象,杨玉林代表今年的议案,提出县乡一体化医疗管理,县管乡用,打通渠道,使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医疗人才晋升渠道通畅。“基层医院留不住人,主要是上升空间狭窄,晋升无望,难免留不住人才”杨玉林提议,将乡镇医院的编制名额交由县级医院统一管理,县级医院负责向乡镇派出医生,“交流渠道通了,基层医疗队伍才能稳得住。”杨玉林认为。

  提高医疗保障标准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2017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计划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扩大养老、医疗等保险参保覆盖面,让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和1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标准从380元提升至420元,通过政策兜底一部分,让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有更多获得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依,真正的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建立全省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解决了城市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和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给予农村老百姓带来更多便宜,让更多改革的红利惠及农村百姓。

  2017年热点解读医疗【二】

  1月16日上午,。会上,。就医疗方面,《报告》提出要建立全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和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

  持续到今日,在 2017年贵州省上,“医疗”仍然是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

  医疗资源分配

  大医院越来越忙,与此同时,乡镇医院、部分县市级医院,却有些“冷清”。大量医疗设备、手术仪器闲置,医生由于缺少病人,业务水平无法提高,收入无法保证,往往更愿意进入省市级大医院,规模较小的医院越来越萎缩。

、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兆林认为,优质资源向大城市的大医院集中,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缓解百姓“看病难”问题,分级诊疗制度将推动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形成不同功能定位,让大医院回归学术和诊治疑难急危重症的定位,让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常见病和慢病的防治。

  医疗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对乡镇卫生院不断加强投入,基层群众还是跑到城里看病,主要原因就是乡镇卫生院缺人,较高水平医生流失”。来自2016年新华网的一组数据显示,贵州乡镇卫生院空编率接近30%,也佐证了罗敏这一观点。

、兴义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玉林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在乡镇建卫生院买医疗设备,可是因为没有人会用,设备成了摆设。他还提到,随着村医行业出现大量"空窗",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网底结构功能减退,农民群体的诊疗风险加大,医疗事故也时有发生。"乡镇卫生院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的中枢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杨玉林代表今年的议案,提出县乡一体化医疗管理,县管乡用,打通渠道,使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医疗人才晋升渠道通畅。杨玉林提议,将乡镇医院的编制名额交由县级医院统一管理,县级医院负责向乡镇派出医生,“交流渠道通了,基层医疗队伍才能稳得住。”杨玉林认为。

  在本次上,代表委员还将关注重点放到了如何“盘活”医保余额的方式上,提出了从“医”到“健”,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管理”。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医疗保险”变成“健康保险”,不仅购买疾病治疗费用,还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允许注射疫苗、体检、健身项目等预防措施纳入报销。

  医疗保险转型健康保险

、,近年来,慢性病发病呈井喷式增长,以心血管病为例,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总数较1990年增长4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贵州省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8%,估算全省有600万病人,慢性病已占总死亡的85%。科学证实,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积极干预得到预防。

  童亦滨指出,公众对预防知识不了解,也直接导致了预防措施没有得到实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作法,将“医疗保险”变成“健康保险”,不仅购买疾病治疗费用,还购买健康管理服务,比如说40岁以上人群体检、成人注射疫苗纳入医保等。

  流感疫苗纳入医保

  何琳委员提出了《关于将流感疫苗纳入我省、市医疗保险项目的提案》,她认为,将流感疫苗纳入我省、市社会医疗保险项目,是符合并体现了“医改预防”为主的政策。目前,流感疫苗属二类自费疫苗。

  何琳表示,每年进入冬季,各大医院感冒患者骤增,其中有不少老年人因为感冒而加重了其他病情,如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由流感及其并发症导致的医疗费用和劳动生产力损失。

  她指出,如果将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医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预防领域解决群众“少生病、不生病”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已将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狂犬疫苗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支付,早已有了他山之石。

  扩大医保卡使用范围

、贵州省体育科研所国民体质监测办公室主任屈进提出了将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的想法,“在大健康视野下,体育事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作为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屈进说:“体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应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她认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要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她提出,可参考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做法,参保人员往年结余的个人账户超过4000元时,其超出部分可以用于健身锻炼消费,每年最高消费额度为3000元。

  同时,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资格认定。对纳入定点健身机构的服务设施、项目报批,通过人社部门审核后,为定点机构规定医保卡所能消费的项目。这样不仅盘活了“沉睡”的亿万医保金,避免国家资金浪费,又可以促进就业和消费,还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是三全其美之举。

  另外,谭诤代表建议,省级层面统筹医保卡作为保健卡使用。

  而张贤芬代表则建议,推行干部职工医保卡省内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