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形式
10分钟各自阅读英文案例
30分钟中文小组讨论
5分钟由小组代表进行英文presentation
10分钟左右的英文Q&A
每个会议室里同时有两个小组进行群面,但是互不影响,不进行相互的challenge;每个小组有两个面试官(一男一女)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最后进行Challenge
每个小组5到6人
案例内容
主要内容是对Gold Beer在中国四个地区的推广和品牌建立,该产品的生产地在中西部,现在要决定在East, Southeast, North以及Middle and West进行推广。
中间涉及到如下细节问题:
1.
生产能力的计算
2.
是否满负荷生产;并如何在四个区域内分配有限的产量
3.
Shipping Cost的计算
4.
营销方案的选择以及预算
5.
最终的Target是什么
案例中给出了每个地区每月需求量,非满负荷和满负荷的最大生产量,满负荷时要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啤酒运往各个地区的成本
面试流程
我们小组总共五个人,两个分别强势和温和的GG,两个分别强势和温和的MM,我向来是温和派。在正式开始前我们有20分钟时间相互认识一下,记住了彼此的名字,虽然我很少在面试中去称呼别人的名字……|||
看案例的时候,根据经验我注意看了营销的具体人群是年轻人,并且营销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夏季;向来喜欢算数字,所以在看案例的时候就把每个地区的单位运输成本算出来了。然后稍微算了下,预算是很够的,只要在一个地区播广告,根本不用担心预算不够的问题。这就导致我在后来的小组讨论中扮演了Finance的角色,不过其他同学的会计背景确实也不比我好。但是我没有打算做leader,所以在看案例时理清楚讨论的框架,这是以后要改进的。
然后就是到另外一个会议室开始小组讨论啦,我们没有专门的time controller, 只是我把手机调出秒表放在桌子中间大家都看得到,HTC大屏幕哈哈~虽然是强势MM先开口,但是强势GG补充比较强大,他定了我们的时间表,5分钟大家一起过一下案例,5到10分钟brainstorming, 10分钟定框架内容,5分钟summarize.
过案例的时候大家依次发言,我个人觉得这5分钟意义不大,没收获很多有闪光点的idea. 我就把我在看案例时关于人群、季节、运输成本、预算的观点列明了。我觉得以后要控制这部分的时间,只能算是个warm-up.
然后我们就进入主体讨论啦,大概的思路是,确定主体目标,计算各区域成本,确定主打区域,确定营销成本,做预算。
关于主体目标,我到现在都没想清楚我们小组到底往哪个方向走的,到底是volume还是profit,在后面的challenge中我们反而坚持是品牌的建立。
在计算成本时,我就是Finance了,期间我让他们继续讨论问题,我来做计算,算出来了单位运输成本,是东部和东南部的成本最高,我的计算方法被组员challenge了一下,但是最终证明我是对的,不过有个让我不太舒服的细节是,在最后的Q&A中,我的计算方法被组员剽窃了,说是她计算滴,anyway,希望HR的眼睛是雪亮滴;然后在算产能的时候,我犯了个错误,没看到是monthly,大家以后一定要看清楚单位。还有最后被challenge到产能计算的一个小细节,这个比较难描述,反正大家一定要看清楚细节,如果做finance的,很容易被challenge,因为是很硬性的。
然后选重点区域,这个地方我们快就定下来是东部和东南部,并且把中西部放在最后,因为该啤酒产地在此,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地方市场比较稳定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相当失败的,后面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被challenge这个问题|||。先说我们的理由吧:一是这两个地区的相对运输成本较高,比较远,所以一旦运过去,就要好好发展这个市场;二是经济比较发达,消费群体多;三是大学比较多,因为人群是年轻人,可以做校园营销。但是问题就来了:
一、为什么非要挑成本很高的地方呢?万一亏损呢?
二、案例中哪里提到中西部市场稳定了?你有数据支持吗?
三、凭什么保证花重金营销的市场一定要好的收益呢?你做过调查吗?
总之,在HR们看来,我们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假设,而没有数据支持。但是我们拼命在defend,就说按惯例,啤酒在生产当地销量都很好;我们的主要是培育市场,前期投入大一点是正常的。不过还是很牵强,我答得也不好,总之,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还是欠考虑,一定要防范案例中的陷阱,不要做太多脱离案例的假设,也不要想当然,一切都要很严密。比方要将前期的市场调研,后续的市场维护都纳入到讨论的框架。
之后的营销方案,我们没有做很具体的讨论,时间不多了,所以只是草草的决定在东部地区投广告等等,没有很细化的精彩Idea,我觉得这是个败笔,毕竟百威还是很注重Marketing的,在这一点上另一个小组比我们做的好。关于营销的预算,也是我算的,但是悲催的是,最后做陈述的GG没有控制好时间,这部分完全没有present.
临近结束,我们比较仓促,决定由强势GG陈述,但是没能由另一个人整理板书内容。然后A组的同学先present,之后才是我们。这GG英文还可以,就是present不够有条理,也没控制好时间,一边说一边板书,也影响速度。总之,没讲完就被CUT了。不过他还是贡献挺大滴~思路比我清楚~
总体来讲,我觉得我们总体不是很好,尤其是Q&A的时候,组员之间都在抢话,甚至观点不一,I don’t know why… 特别是老是被Q数字问题~ 我们组的亮点是注重大方向战略的选择,数字计算的精确,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不过被Q也蛮有意思的,本来我对百威其实么啥大兴趣,现在觉得他们家很好玩,本来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但是没太认真,现在晚类,希望晚上能接到面试通过的电话!攒RP!
个人总结
1.
在看案例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思路,这样不容易漂移,我思路特跳跃。。。
2.
以后尽量避免成为全职Finance,会错过讨论时间并且很容易被Q,最好两个人算
3.
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我在以前的群面中有多半是做最后的presentation,虽然我不喜欢做leader,但是我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比较好,能更全面的呈现小组的讨论成果
4.
英文一定要练!好久没在外企实习,口语严重退化,恶补!
5.
被HR Challenge的时候到底是死守到底还是适度退让呢?这个问题我还么想清楚。。。欢迎大家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