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规划 > 丽江市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呈现新亮点

丽江市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呈现新亮点

时间:2023-05-18 23:00:13

丽江市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迅速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各区县针对各自不同情况所做的不同工作中,闪现出各自不同的亮点。

  零田并整,突破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我市地处山区,山多坝少。加上田地分级调配后分属于各家,造成各农户使用的土地地块过多而面积狭小,地块零碎分散,破坏了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农户经常感叹:“抬犁耙的时间比耙田的时间多,搬打谷机的时间比打谷子的时间多。”田地在这样零散的情况下既不利于耕种,也不利于管理,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永胜县是我市典型农业县,田地零散问题成为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障碍。如何突破“瓶颈”在土地零碎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永胜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重点。 2008年 11月,永胜在三川镇三友、中洲两个村委会试点实施了零田并整项目,在尊重农户意愿、维护农户权益的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化零为整、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土地重新划分,将每家每户零散狭小的小田变成每户农户 1块— 2块的大田、平田,整理过程中增加有效耕地 500余亩,增加了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管理,实现了群众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集中灌溉、机械收割、统一运输。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市场化的进程。

  零田并整工作推动了土地合理流转,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向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减少了农村土地和水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村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产业调整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体农业,开拓集约型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芒果已成为华坪县的一个金字招牌,华坪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芒果产业,产品销售供不应求,鲜果销往国内各大城市,甚至远赴欧洲,成为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食客们的宠儿。

  为在芒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群众收入,华坪县在荣将镇哲理村、龙头村果子山片区改造建设了两万亩现代化标准示范芒果园,建设水渠、水池、涵洞,改造道路,创建了水肥一体综合利用项目,做到了“科学到田、引水到田、机械到田、服务到田 ”,让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和利用,效益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漫山遍野的芒果园中,华坪县开展了立体农业,开展节水灌溉项目,芒果园套种辣椒、开展鹅养殖、羊养殖。鹅、羊一方面为果园除草,另一方面可为果园提供肥料。此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各项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造就了一批农民科技能手,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生产集约化经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

  开发整治,荒山变良田

  宁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气温较低。虽风景秀美,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农业发展较之其他区县不甚发达。在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中,宁蒗县委、县政府在翠玉乡、永宁乡、红桥乡实施了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包括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农田防护墙等工程。土地开发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宁蒗县成立了土地开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建设指挥部,系统协调工作开展。整治工作在翠玉乡建设规模为 536余公顷,永宁乡建设规模为 334余公顷,红桥乡建设规模为 1029余公顷。昔日的荒山坡地如今已被治理为平整规范的梯田,群众翘首以盼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的梦想也即将成为现实。

  作者:闵书琦来源丽江日报)